“看不清,大概是四聲還是五聲。”

魏廣德這個時候只能照實回答,炮聲聽不真切,有山勢迴盪,很難分清到底響了幾聲。

此時,城關上所有人都已經站在城垛後,看向遠處正在向此地蔓延的烽火,又是一處烽火臺被點燃。

隨著耳中傳來隆隆的炮聲,魏廣德這次看清楚了,也聽清楚了,“五烽五炮。”

“地圖。”

聽到魏廣德這麼說,城關上所有人都是心中一寒,他們當然知道這代表著什麼。

有護衛馬上從身後取下竹筒,倒出一卷畫軸,隨即又有一人上去和他一起一左一右展開,那是地圖。

巡邊,自然要帶上地圖,以為參照。

翁溥很快在地圖上找到將軍石關的位置,然後順著曲折的長城向北,在最突出的位置,那裡標著一個魏廣德也知道的地面,古北口。

“難道又是在古北口?”

翁溥的手指移動到這裡就停下了,不經意的說道。

“大人,如果是古北口,很快就會有傳訊兵過來的。”

將軍石關的守將在一邊抱拳說道。

他說的這些,魏廣德也聽說了,是薊鎮自己定下的規矩,長城沿線發現韃子攻城後,不僅要馬上燃放烽炮示警,還要派人用簡潔的文字說清楚情況,透過每隔幾里的敵樓接力的方式傳遞訊息到三屯營薊鎮總兵府。

在看到烽火示警後,三屯營的軍士自然要開始集結並向烽火方向移動,而總兵府會根據送來的情報確認最終的進軍路線。

整個過程,和大明朝最高速的急遞鋪類似。

急遞鋪主要任務是運送緊急公文,且急遞鋪不設車馬,趕路全憑個人腳力。

《明會典》載:“二十六年定,凡十里設一鋪,每鋪設鋪長一名,鋪兵要路十名,於附近有丁力田糧一石五斗之上,二斗之下點充,須要少壯正身。”

急遞鋪名義上的十里一鋪,實際上也是依縣裡的財力物力而定,不過至少一縣有一鋪,畢竟是負擔縣與縣,縣與府,府與省,省與朝廷之間公文的交流。

因此每個縣(府或省)都有一個總鋪,然後沿著縣城主幹道延伸出若干分鋪。

一個鋪由一名鋪長與數名鋪兵組成,且每一個鋪都要設一個日晷——確定時間,鋪門前要立牌門一座,晚上必須長明燈燭一副,好讓來人容易分辨。

一旦接到官府文書時,鋪長要確認接收件數與目的地,並派出一名鋪兵,此時鋪兵必須不分晝夜並及時傳出檔案。

“每三刻行一鋪,晝夜須行三百里,無分晝夜,鳴鈴走遞。但遇公文到鋪,不問角數多少,須要隨即遞送,如是公文到來不即遞送,停積等待,因而失誤事機者問罪。”

此時的鋪兵必須立即起程,確定好地點,如果是在三百里內,鋪兵必須在一晝夜內趕到;三百里之外,則照著上面的目的地送,直到下一個急遞鋪。

鋪兵遞送公文時,“各置夾板一副,鈴攀一副,纓槍一把,回曆一本”,“腰繫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齎文書疾行”。

晝夜兼程,風雨不誤,沿途的車馬行人,聽到鈴聲,立即避讓路旁。

下一個站的鋪兵聽到鈴聲,立即整裝以待,一待公文到鋪,便像接力賽一樣,繼續前傳。

明朝公文軍情的傳遞,主要是急遞鋪和驛站兩種,急遞鋪專司“公文送達”。

驛站則迎送使客、轉運軍需、飛報軍情兼而有之。

二者在業務上有所交叉,但仍屬兩個不同的體系,各司其職,互不隸屬。

明廷規定:“重事給驛,常事入遞”,就是說重要和緊急的軍務交給驛站,平常的公文信件由遞鋪傳遞,二者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完整迅捷的郵驛傳遞體系。

之所以單獨建立驛站外的急遞鋪,這也是因為驛站的侷限性,驛站的間距較長,每60裡設一站,急遞鋪的間距較短,10—20裡左右就設立一個。

實際上,受地形影響,驛站的輻射範圍沒有急遞鋪廣,很多無法設站的區域,卻是可以使用急遞鋪。

而在大明朝,透過驛站飛馬疾遞還是比較少見的,也就是薊鎮長城有事兒才會用飛馬傳遞的方式報送緊急軍情,比較距離有限,相距不過一二百里。

對於更加廣大的南方,大多使用急遞鋪而不是馬驛,因為大明朝是沒辦法湊到足夠的馬匹用於傳訊。

不過這個時候,翁溥並沒有就此完事兒,還在不斷盯著地圖看,猜測俺答部可能的扣關地點。

古北口繼續往前還有潮河所、渤海所和四海所,下轄不少關隘,都是有可能被俺答部攻破的關牆。

好吧,長城看似是放在帝國北方一道攔住草原騎兵南下的防禦工事,但實際上長城的存在也讓帝國很難防禦,因為綿延萬里的長城,沿途關隘無數,你防住這個,人家就偷襲裡那個防禦薄弱點,可以說完全就像個篩子一樣。

“翁大人,午飯時間到了,我們還是先用飯吧,想來很快就會有訊息傳來。”

此時烽火已經傳遞過了將軍石關繼續向東延伸,會把韃子入侵的訊息一直傳到三屯營薊鎮總兵府。

雖然這麼說,可是翁溥並沒有就此結束,而是繼續盯著地圖看,嘴裡忽然說道:“廣德,你怎麼看?”

“什麼?”

魏廣德納悶道,他也在看地圖,可是這會兒已經放棄了,實在是長城沿線關隘太多,隨便突破一個點,就可以動搖整個防線。

“你覺得俺答會選擇什麼位置入關?”

翁溥補充一句,問道。

這下魏廣德明白翁溥的意思了,讓他猜俺答破關的位置,烽火傳來,自然人家已經打過來了。

魏廣德不打算繼續先前那樣看長城,而是把自己代入到俺答,以他的視角看待這場戰爭,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就是個猜猜猜遊戲,你猜我猜大家猜,猜錯了也沒什麼。

魏廣德把視線首先投到萬全右衛,然後逐漸轉移到宣府,然後繞過龍門衛的防區.......

他不止是雙眼盯著地圖移動,感覺不夠直觀,甚至上手從宣府滑到龍門衛那個長城突出部,繞過龍門衛後就是一馬平川,之後就是密雲後衛那個突出部。

將軍石關就在密雲後衛防區的東南角,和那裡非常接近了。

上次俺答入寇就是從密雲後衛駐防的古北口打進來的,應該說是輕車熟路,再走一遍似乎說得通。

魏廣德這會兒的考慮和翁溥有點相似,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似乎有點不對。

從俺答部東移到現在已經多少天了,二十來天了吧,對方大部是騎馬而行,按理說早就該到古北口了,隱蔽、準備這麼長時間才動手攻打關城?

要知道,十來天前各關隘守將都紛紛接收到韃子可能入寇的示警,關城有了防備,是不好攻打的。

時間上很不對勁,這是魏廣德這個時候想到的,也不知道翁溥注意到沒有。

很快,他的視線落到渤海所,也就是懷柔以北的地方,這裡的長城非常特殊,因為薊鎮防守的區域在這裡被一分為二,一道關牆向北延伸到宣府,接替防守的就是龍門衛,然後是宣府和萬全。

而另一部分則是繼續向西南方向延伸到山西,分別是延慶衛防守的居庸關、後面還有內長城的紫荊關、倒馬關等。

魏廣德並不熟悉俺答這個人,自然不知道他這次入侵明國的真實目的,到底是想搶東西還是想要攻打京城,為他在關外樹立更大的威望。

俺答汗,亦稱索多汗,本名孛兒只斤·阿勒坦,所有也有人用阿勒坦來稱呼他,他是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領、政治家、軍事家,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達延汗孫。

這些魏廣德不知道,可是明朝的官方資料裡確實記載他和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關係,也就是說這樣一個人,應該是以統一蒙古諸部再次南下牧馬為目的,重現大元帝國的盛景。

好吧,在這個時候,魏廣德還是接受了翁溥一開始的判斷,俺答可能選擇在密雲後衛防區進行突破,南下再次威脅京城安全。

然後,他就一陣毛骨悚然的感覺,俺答部在此突破,那麼看地圖,他們和俺答部直線距離不到百里,只要幾十里路。

雖然說望山跑死馬,可是人家真要知道這裡有個朝廷三品大員在此,說不好真跑來抓翁溥也說不定,畢竟他們巡邊的訊息,整個長城各關隘守將都是知道的。

之所以把訊息放出去,也是讓這些人自覺一點,免得被抓到現行,至少在這個時刻,翁溥也不想節外生枝,多惹是非,畢竟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加強防禦俺答部進攻。

只是,他們這一等就是一天,到了晚上的時候訊息才算傳來,結果卻是讓他和翁溥都是大吃一驚,因為實際結果和他們分析的差距甚遠。

俺答汗並沒有選擇在密雲後衛防區突破,然後南下威脅京城,而是選擇在龍門衛的防區進行突破,也就是說他們現在僅僅是打穿了外長城的防禦,要想威脅京師,至少還要在居庸關或者鎮邊城附近隘口獲得突破才行。

收到情報後,魏廣德就被翁溥叫過來,兩個人開始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

京城那邊肯定已經接到訊息了,會採取什麼措施不好說,至少現在還沒到危急的時刻,俺答部和京城還隔著一道長城防線。

但是他們的任務可能是沒法繼續下去了,都打進來了還巡什麼邊。

“三屯營的人馬應該已經出來了吧。”

魏廣德想到烽跑傳訊的速度,三屯營那邊這個時候肯定已經看到烽火,只是不知道俺答突破的關牆位置,但是按照慣例,三屯營駐軍出動是肯定的。

“明天可能會到遵化,然後去平谷,一路探查下去,直到確定韃子入寇位置。”

翁溥熟悉很多,畢竟是兵部右侍郎。

兩個人這會兒倒是不慌,而且翁溥也猜測到嘉靖皇帝把這麼個小孩塞自己身邊來,肯定不是要監視自己,更多的可能是要鍛鍊他,所以一路上他都是有意向魏廣德提問,讓魏廣德來分析、解答。

對於魏廣德問出的問題,他知道的自然也知無不言,朝廷的事兒,也沒什麼好遮掩的,至少他做的就無不可對人言。

好吧,魏廣德這會兒還是盯著地圖看,明顯他們是被俺答汗忽悠了,他們以為俺答汗東進繞過龍門衛防區後會再次攻打密雲後衛,結果很可能......

魏廣德這會兒視線落在滿套兒和哈當兩個地方,這裡曾經是大明的豐寧城,距離現在明軍的控制區有近百里,肯定不在明軍的偵查範圍內。

俺答汗把人馬屯在這裡,虛晃一槍,讓大明以為他要東進攻打密雲後衛,注意力轉移到那裡後,耍了個回馬槍打宣府的龍門衛,還特麼的成功了。

只是由此,魏廣德也算明白俺答汗的目的,這次俺答部南下攻擊的目的,應該就是搶掠財物了,他們應該沒有攻打京城的打算,否則斷不會走外長城。

看著地圖,魏廣德忽然抬頭對翁溥說道:“翁大人,看來這次俺答部是想要搶掠永寧、延慶和保安這幾個地方了。”

“是啊,這裡只有延慶衛一個衛所駐防,訊息說他們破了龍門所駐防的瓦房溝,過了龍門川,這會兒可能已經接近延慶州那邊了。”

“那我們怎麼做?直接去懷柔還是......”

回京城的話,魏廣德沒敢說出口,以後容易被人說成膽小如鼠,對於文人來說很要命。

這個時代的文人,就必須是死鴨子嘴硬的主兒,就算心裡怕的要死,都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說的自己好像就是劍客,敢於找俺答汗亮劍這種,這才是氣節。

雖然魏廣德在心裡,對這種氣節嗤之以鼻,後世“水太涼”的典故,他還是知道的,那才是人生大贏家,“名”有了,利也有,還弄到個花魁做小妾。

“薊鎮的人馬到達懷柔,至少要十天以上,除非是隻出動騎兵。”

這個時候,翁溥微微皺眉,繼續說道:“我們還是先走密雲,去延慶州看看情況。”

“那還是請翁大人給京裡送份奏疏吧,把情況說一下,既然出來巡邊,自然要有始有終。”

魏廣德明白了,回京是不可能回去了,這位兵部右侍郎說不好還想享受一回統兵的感覺,不過還好先去懷柔,只要不出內長城,還是很安全,只希望別去延慶州,那是在內長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