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缺額
章節報錯
“你手下有機靈的人嗎?”
既然知道了囚車和官差的位置,魏廣德就要儘快把事兒定下來,安排人去辦。
至於最後的結果,他已經不關心了,聽天命吧。
本來這事兒寫封信交代馬芳去做也是可以的,但是魏廣德還想見見馬芳,畢竟要籠絡一個副總兵,不多使用些手段是不行的。
以前或許魏廣德還可以只把馬芳當成一個普通軍將看待,可是馬芳從參將升副總兵卻不是他的手筆,聽說是宮裡的意思,馬芳算是入了嘉靖皇帝的法眼。
好容易來一次宣府,見見馬芳,順便打聽下北邊蒙古的情報,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至於問起馬芳手下有沒有機靈點的人,自然是打算把下藥的活兒讓馬芳的人去做。
“大人的意思是......”
馬芳自然不知道魏廣德打的算盤,有點驚訝的問道。
“是這樣.....”
魏廣德把之前他準備的拖延時間的手段和馬芳說了說,“不管怎麼說都是忠臣義士之後,知道了如果不出手救上一救,總歸心難安。”
“大人仁義。”
馬芳在一邊抱拳恭維道。
其實,魏廣德決心做著一把秀也是為了向馬芳表達一個態度,對於忠臣義士,魏廣德願意出手,想法設法施救。
對素不相識的人尚且如此,對自己人那就更加不同了。
不過魏廣德的這場秀也就到此為止,他身上還揹著巡視薊鎮的皇命,自然不能在宣府久留。
魏廣德叫來張吉,把之前準備的那副藥交給了馬芳,“你也知道,我身上還有皇命在身,不能在此久留,你找兩個機靈點的,想辦法把這藥讓沉襄吃了,他會虛弱三天,但不會有性命之憂,之後會逐漸好轉,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聽了魏廣德的話,馬芳還是猶豫不定。
對於押解的人犯,死活其實不重要,就算死了,死在那裡就報地方官府驗明正身,蓋上官印就算有了憑據,對於押解之人來說,不過是囚犯自己命不好,該死。
到時候,他把藥給沉襄吃了,那些官差不管不顧繼續趕路怎麼辦?
那不是要把人直接整死在路上嗎?
想到這裡,馬芳不由開口道:“要是官差不管人死活,繼續趕路怎麼辦?”
“那就聽天由命了,攔是絕對不能攔的。”
攔截執行任務的官差其實和造反無異,魏廣德自然不會讓馬芳做出這樣的事兒,“那些官差一路並未為難沉襄,想來他老家那邊的人也是給足了油水的,量不至於如此。”
看馬芳還在擔心,魏廣德笑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他沉襄若是命不該絕自然不會死在這裡,我們不阻攔,他給送進保安州,量也活不過兩天時間。
到時應該還會更慘,就像他兩個兄弟那樣被人杖殺。”
魏廣德的話進了馬芳耳朵裡,自然讓他擔憂減去不少。
牢獄之中,能弄死他的法子多了,而且要多慘有多慘。
說句不好聽的,死在外面或許要比死在牢裡要幸運得多。
想到這裡,馬芳也不再遲疑,雙手抱拳道:“大人放心,這事兒就交給末將,一定辦好,今晚就派人過去。”
之前魏廣德已經說了,他還要趕回薊鎮去巡視邊鎮,在宣府這裡他是沒有理由待著的,即便聽他意思好像是奉嘉靖皇帝密旨到的宣府。
密旨這玩意兒,他們武將奉旨倒是沒有什麼,可是文官奉旨那就有待商榷,因為密旨意味著很大機率是中旨,沒有經過內閣和六科就下達的旨意。
《這個明星很想退休》
安排護衛往保安州方向搜尋,尋找派出去的護衛,他們休息了一會兒就要沿著原路離開宣府返回薊鎮。
魏廣德也不知道自己搞這個事兒,要是被嘉靖皇帝知道了會怎麼看他,但求無愧吧。
反正在魏廣德的盤算中,在馬芳這裡做出這件事,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一年多時間裡,魏廣德也注意收集邊鎮的資訊,知道現在宣大這邊貌似能打勝仗的將領還真不多,而馬芳就是其中一個。
至少在報上來的幾次捷報中,馬芳的戰報就有三份之多,幾乎佔據近半。
能把這麼一個能打的將領收攏在自己手下,魏廣德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就是可惜了俞大猷。
這廝名氣太大,想要拉攏卻是無法,怎麼說陸炳那根大腿都比自己粗實不少。
回程路上魏廣德還在盤算這事兒,要是能把俞龍戚虎也收攏到自己麾下,估摸著他就是這時代最能打的統兵官了,要是放在遊戲裡,特麼的都可以爭奪天下了。
馬芳擅長北邊邊鎮的作戰,也就是大規模步騎交戰,戚繼光他不是很瞭解,只知道打倭寇厲害,估計是類似特種作戰那種,畢竟後世鴛鴦陣還是很出名的,據說就是小隊士卒相互配合。
魏廣德經歷過的剿倭戰事本來規模就小,可是明軍出動的規模卻一點不小。
即便是去過浙江剿倭的魏老爹他們所言,倭寇完全沒有什麼戰陣的概念,按照被抓獲倭寇的供詞,他們都是跟著首領進攻和逃跑的,所以倭寇的戰法其實就是按照倭寇團伙裡的大小頭目聚成一堆一夥的,進攻就是蜂擁而出,逃跑也是一窩蜂跑路。
由此,魏廣德腦補的對倭寇戰爭場面就是一群又一群倭寇衝向明軍,一次性打破明軍軍陣倭寇就贏了,打不破倭寇就要跑路,因為必輸。
然後明軍就要分隊包圍逃竄的一股股大大小小的倭寇隊伍,交戰的規模都不會很大。
而對於俞大猷,魏廣德知道的自然更多,這廝和戚繼光一樣生在海邊,可是從浙江那邊的戰報來看,戚繼光似乎不會指揮水戰,之前大明水師和倭寇海戰都是俞大猷指揮的。
俞大猷被逮捕進京以後,江浙水師在海上和倭寇數次交戰都是敗北,自此後幾乎就選擇龜縮在幾個港口不再出海巡洋。
其實說這個,主要就是魏廣德覺得俞大猷這個人還真是個寶,居然是個水戰陸戰都很強悍的將領。
只是這樣的人,居然因為胡宗憲的一紙彈劾就被弄到京城養老了。
不過魏廣德也覺得,嘉靖皇帝未必真的信了胡宗憲的話才懲治俞大猷,俞大猷在京城裡過的日子只是行動受限,其實並未吃苦。
或許,嘉靖皇帝只是希望滿足胡宗憲的要求,只要他能儘快解決倭寇問題就行。
你不喜歡俞大猷,那我把他拿走,不妨礙你剿倭。
實際上,不管是俞大猷還是魏廣德,都覺得只有一支強大的水師艦隊攔截倭寇於大海之上才是抗倭的法寶,寄希望於倭寇登岸陸戰,那不知道要有多少無辜百姓枉死。
弄走俞大猷,現在海防沒有了,只有靠譚綸和戚繼光招募的戰兵和倭寇作戰,魏廣德可不怎麼看好胡宗憲的剿倭戰略。
不過想到戚繼光,魏廣德還是隻能搖搖頭,現在這人在胡宗憲手下幹得好好的,除非扳倒胡宗憲,還是算了,就算扳倒胡宗憲,戚繼光又能知道他魏廣德是誰?
在現今朝堂上,他魏廣德又算老幾?
其實以他現在的官職,是真的不夠看。
在京城能有幾分面子,主要還是嘉靖皇帝表現出對他異乎尋常的賞識,所以同僚們才會在他面前顯得親切熱絡,背後還不知道被多少人羨慕嫉妒恨呢。
一行人快馬加鞭,沿著來時道路透過渤海所進入薊鎮,順著大道追上唐順之的隊伍。
魏廣德找到唐順之的時候,他們剛剛對遵化和三屯營的衛所進行了檢點,現在正在前往永平府的路上,那邊還有撫寧衛和山海衛兩個衛所要檢查,之後就是回程順道檢查開平中屯衛,經香河回京城。
之後半個月的時間裡,魏廣德跟著唐順之檢查了幾個衛所的兵員和軍戶數量,和軍籍冊進行核對,同時作為副使,魏廣德還要擔起匯總資料的職責。
還好,受過後世的教育,魏廣德完全不像這個時代不少進士那樣,除了“之乎者也”,其他什麼都不知道,小學數學知識就能應付這些工作了。
在別人看來非常麻煩的工作,在魏廣德這裡確實變得異常簡單,他也不像這裡大部分人那樣要動用算盤,那東西魏廣德倒是會用,不過因為不熟練,用起來反而不如筆算來的快。
只是其他的書吏看到魏廣德用阿拉伯數字進行計算而不是用珠算或是“算籌”卻是顯得很驚訝,實際上這個時代阿拉伯數字早已經傳入中國,比用漢字計數確實方便許多,即便即便相比算籌,其實也有很多優點。
只是,國人早已習慣在計算時候使用珠算或是算籌,所以真正用阿拉伯數字的反而很少,人們也只是知道這麼個計數方式卻沒什麼人去使用。
特別是算籌,既可以進行計算,又可以代表數字,書寫也算比較方便。
當巡邊隊伍過香河的時候,魏廣德已經對下面書吏遞交的數字進行了核對,資料正確無誤,只是實際情況還真是讓人觸目驚心。
“唐大人,這......照實報嗎?”
魏廣德有點猶豫,他算是明白為什麼楊博到了薊鎮就找人要揭開薊鎮的蓋子了,實在是太嚇人了。
京城沒有秘密,即便是一開始魏廣德不知道,可是日子常了也知道了,就是楊博到了薊鎮,下到各衛所瞭解情況後向京城傳遞的訊息,由好友兵科給事中李用敬上奏,輕輕的掀開了薊鎮軍戶嚴重缺額的冰山一角。
魏廣德他們這一趟算是清算了薊鎮的實際家底,只是魏廣德看到最後的數字後卻有點不知所措。
軍卒缺額超過三分之一,至於原因則是軍戶逃亡了超過一半,也就是說在冊二十萬戶軍戶,實際還在的,經過盤點只有不到十萬戶。
這麼大的減額,以往的幾任薊鎮總督到總兵官一直就瞞著不報,目的自然也是為了吃空餉。
想想,據實上報,下撥軍餉必然要扣除這些缺額,這還報個屁。
可是俺答部突破薊鎮邊防才多少年,滿打滿算也就是八年時間,薊鎮防務絲毫沒有改觀,也不知道這份奏章上去,嘉靖皇帝看了會作何反應。
唐順之在兵部多年,自然聽聞過下面缺額的事兒,只是沒想到護衛京畿安危的薊鎮都已經墮落成這個樣子了,那其他的軍鎮呢?
宣府、大同一直到延綏那邊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不敢想象下去,可是這個差事卻不得不去做。
“不據實上報,難道你還想欺君?”
唐順之自然分得清楚,魏廣德估計只是對出來的數字嚇到了,所以一時沒了方寸。
要說薊鎮這麼大的漏子,他這個兵部郎中責任更大,魏廣德就是個打醬油的,其實屁事兒沒有。
奏章上去,他就一拍屁股回翰林院去了,他們還得收拾殘局。
軍卒不滿員還好處理,直接勾餘丁補上就好了,只是下面的軍頭未必樂意。
上人,就意味著他們要少分到不少錢。
只要進了軍冊,你多多少少都要發點糧餉,要是壓根就沒有這個人多好,全部都能吃下。
至於軍戶逃亡這個事兒就不好處理了,要是勾民戶的話,怕不是又要把地方鬧得雞飛狗跳,這年頭誰還願意當兵入軍籍?
就算是那些窮得只能賣命的人家,也只願意把自家孩子送去戰兵營,那是募兵可不入軍籍的。
要是民間知道要大規模勾軍戶,怕是京畿外面百姓就要開始逃亡了,至少躲開勾選再回來,即便吃上官司也比入軍籍強。
唐順之覺得頭大,不過也不能和魏廣德商量,畢竟這些和他沒關係,還是得回京城後再和部堂商議此事。
和魏廣德只是簡單商議了一下奏報的內容,資料自然不會全部上報,太打眼,留檔的資料自然是全的,只是報告給嘉靖皇帝的會用上一些春秋筆法,皇帝不問就湖弄過去算了。
回到京城之時,唐順之和魏廣德都顧不得回去休息,先直接前往通政使司遞交巡邊奏章:
薊鎮原有軍隊九萬一千餘人,今見在籍只有五萬七千餘人,逃亡三萬三千餘人。見在者多老弱不能戰。逃亡的原因是由於連年修築邊牆,上山運石伐木,工役繁重,力不足辦,貸錢賠貨;將領貪汙,文吏侵漁,以致士卒貧累,不得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