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文淵閣。

“劉世曾所報僅在直隸,勳戚五世莊田超過一百頃的甚多,如超過一千三頃的一家,超過五百頃的三家,超過百數十頃的二家。

戚畹有田二千八百頃者一家,一千五百頃者一家,一千數百頃者七家。

廢絕者九家,其田約三千五百餘頃。

賜田不載冊者四家,田二百餘頃。

更有奸冒者五家,有田約三千餘頃,應該追奪。

戶部商議,勳戚之家應當稍優,冊籍不載者應再核實,廢絕者但先世丘墓尚在應量留數頃,以資祀祭。

但不因只簡單核實數量,朝廷應該定下一個限度,各勳戚之家該留多少莊田,最好有個度,超過部份,還是應該按律徵收賦役。”

說話的是戶部尚書馬森,今日是內閣召集六部尚書部議的日子,他說的劉世曾乃是當今北直隸巡按御史,時近年底,各方都開始為當年徵收賦役,完成任務而頭疼。

直隸巡撫雖然位高權重,可治下難題也多,最主要的就是那些田地,大多已經成為皇莊或是勳戚家莊田,讓地方官府在徵收賦役時阻力甚大。

戶部不斷對巡撫衙門施壓,要儘快匯繳賦役,而地方上卻遲遲定不下。

做為巡按御史,自然要參加監察。

一番追問之下總算搞清楚,就是各地都是皇莊、莊田,這些人家可不是他們惹得起的。

其中更有一些所謂莊田存疑,但是屢次上門詢問卻被擋了回來。

劉世曾這次也發狠了,在戶部再次催問的時候,直接把事兒都抖摟出來,讓戶部找這些勳貴集團談去。

皇莊,他是惹不起的。

勳貴集團雖然是掉毛的鳳凰不如雞,可他也惹不起,但是戶部和內閣還是不在乎他們的。

確定勳貴莊田數量,感到和自己無關,其他各部的尚書此時都老神在在坐在那裡,或老僧入定,或端起茶杯細品,有馬森在,有內閣五位閣老在,還輪不到要他們出來。

“王大人怎麼看?”

李春芳看了下陳以勤、魏廣德等人,見他們沒有說話的意思,遂開口向王廷問道。

劃定莊田,戶部是可以定調子的,可馬森沒有直接選擇上奏,而是拿到部議上說,自然也是不想獨自承擔勳貴集團的報復,想拉內閣下水。

不過這件事兒,內閣可以做,但是還要都察院配合,他們畢竟有監督之責。

先看看都察院是否想淌這趟渾水,再決定內閣怎麼表態。

王廷樂呵呵開口說道:“朝廷只要定下標準,都察院定然派人配合,畢竟我們的職責就有監察之責。”

王廷只承認派人配合地方,監察莊田丈量,其他的不管,也是夠滑頭的。

“馬大人,戶部是怎麼想的?勳貴莊田定多少合適?”

這次李春芳不再含含糊糊的問話,而是點出重點,那就是戶部覺得給各家留多少免稅莊田為好。

那邊還在談話,魏廣德則是低頭看著劉世曾的奏報。

先前馬森只說了大概,可劉世曾奏疏裡確實說的明白,勳戚傅派五世田溢百頃以上者,成國公朱希忠田千三百餘頃,定國公徐文璧、英國公張溶、惠安伯張元善田各五百餘頃,泰寧侯陳良弼、錦衣衛指揮李光先等各百數十頃。

戚畹受賜太濫者,駙馬李和田二千八百餘頃,許從誠一千五百餘頃,錦衣衛指揮謝守樸、林薦、張澍、陳書文、龍邵輔,千戶夏時際等田各千數百頃以上。

這些,都只是佔田較多的,至於其他勳貴的田地,大多也超百頃。

戚畹,其實就是外戚,因女嫁入皇家而受到皇帝封賞,也得到大量莊田賞賜。

莊田,其實就是明朝土地兼併最常見、最公開的方式。

明代莊田,是由皇帝根據不同身份和品級高低欽定和賜給的。

有屬於皇帝佔有的皇莊,屬於后妃和尚未到封地就藩的藩親王佔有的宮莊,屬於己出官就藩的藩親王及公主佔有的王莊,屬於外戚、勳臣、宦官佔有的田莊,屬於寺院佔有的田莊。

這些莊田都享有免租、免役等封建特權,最初由官府代管,按照每畝納籽粒徵銀3分的定例,由州、縣向莊田農戶收取,然後這些莊田佔有者去州縣領取。

後來親王、勳貴們甩開了州縣官府,自己派人經營管理和收取租銀。

由於他們所佔莊田少的也有百頃,多者達幾萬頃,因此先後都在所屬莊田設若干田莊,分別經營。

在皇莊、王莊派侍從太監擔任“承奉”,位在田莊所設莊所經營田莊各種產業,並有旗校三、五十名跟隨。

以後各類田莊逐漸採取了派家人到莊所管莊,稱為莊頭,隨帶“莊頭伴當”多人,充當打手,管理生產和收取田租。

欽賜莊田,朱元璋時就有了,他曾詔令賜給親王田千頃,以其租充當祿米。

賜公主各佔莊田一所,每年能收米2500石,以充祿米。

這種欽賜莊田都被宣佈為永業田,免租稅。

朱棣作燕王時,在宛平縣私建田莊,稱為王莊,用以籌集培植親軍的餉糧,即皇帝位後,改王莊為皇莊,這是明朝皇帝直接掠奪土地之始。

憲宗時,沒收太監曹吉祥之地為宮中莊地,也稱為皇莊,以後皇莊越來越多。

藩王、權貴也紛紛效尤,他們用向皇帝“請乞”、“奏求”等方式求得“欽賜”,於是就以官荒無主之地為名,無所顧忌地圈佔民田。

宗室、勳貴之後也把其他方式獲得的土地掛在莊田裡,因為就可以被當做永業田,而不用向朝廷繳納租稅。

當然,這樣的結果也導致地方官府可以徵繳賦役的田地越來越少,加重了百姓負擔,再最後不得不選擇賣出自己的田地,而這些田地進入權貴手中也搖身一變成為莊田,如此惡性迴圈。

原本在朱元璋的設想中,他賞賜的莊田其實是牧馬草場或是河灘廢地,定下這個制度是想著讓他的子孫後代,自己去開墾荒田。

這樣既能保證自己的生活,又能保證國家的田地數目增長。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因為宗室、勳貴名下的田地不用交稅,朱家子孫和勳貴開始瘋狂的進行土地兼併。

嘉靖時期,因為宗室人口急速膨脹,田地快速減少以及官員貪腐造成財政支出大增,國家財政出現長期,大額的虧空,幾乎耗光以前數代明朝皇帝積攢起來的老庫。

到了現在,已經讓朝廷中的高官不得不把眼睛盯向宗室及勳貴手裡的莊田,希望能借此增加財政收入,彌補虧空。

魏廣德不知道劉世曾的奏疏背後,是否有戶部的影子,但在他看來應該不是孤立事件。

而這個時候,馬森和李春芳、陳以勤等人已經開始發言討論起來。

其中比較一致的意見還是,對於勳貴和戚畹,應該按照爵位或者莊田來源定下一定數額,數額內依舊屬於莊田,也就是不徵稅,而超出部分自然要想朝廷繳稅。

至於宗支已絕及失爵者,田地應該奪之,奸民影射者,徵租入官,但先世丘墓尚在應量留數頃,以資祀祭。

大方向都沒有意見,但是在具體該留多少數額上,還有爭議。

勳貴田地大多認為只該留百頃即可,因為他們本來還從朝廷支取祿米。

到了這裡,其實又牽扯到洪武時期留下來的糊塗賬。

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定下祿田制度,也就是把官田發給宗室、勳貴及官員,以田地收成抵祿米。

但這一制度執行十餘年後又被廢除,但廢除卻很不徹底,因為一部分祿田被追回,但一部分祿田依舊儲存下來。

莊田和祿田及祿米,就這樣形成一個很難說得清楚的糊塗賬。

實際上到嘉靖年間,夏言在《奉勃勘報皇莊及功臣國戚田土疏》中談到宗室勳戚莊田時說,“今既官給之祿,奈何又與之田,是重出而過制矣”。

朝廷既給俸祿又賜莊田,是當時的現實,也一直沒有找到解決辦法。

到底是追回還是什麼,嘉靖皇帝一直也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嘉靖皇帝都不好下裁定,到了隆慶皇帝這裡,自然更加不會出頭。

百頃的數字,那就是萬畝田地,其實對於勳戚來說,當然是足夠他們吃喝了。

至於維持奢侈體面的生活當然不夠,但他們的來錢路子多,田地租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收入還是來自鹽引等灰色收入。

不過魏廣德不打算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他得站出來幫勳貴爭取一點利益。

現在的魏廣德和勳貴府邸之間的來往明顯增加,大家關係好。

雖然莊田收入在各家並非主力,但這件事上他要是選擇一言不發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在其他六部尚書表達同意馬森之言後,魏廣德不等張居正、殷士譫表達意見就先一步說道:“馬尚書百頃之數應酌情增加一些,都是為國朝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家族,朝廷理當優渥才是。”

在這樣的會議室,內閣閣臣一般都會最後發表意見,魏廣德在內閣排名最靠後,搶先發言也實屬正常。

魏廣德希望增加勳貴莊田數量,這個其實並不出其他人的意料,誰不知道他家和勳貴的關係。

其實,重臣之家和勳貴聯姻的也不少,只是像魏廣德這樣,是和魏國公府和定國公府這樣頂級勳貴有關係不多。

陳以勤、殷士譫都只是看了他一眼,而李春芳和張居正則沒有絲毫變化。

在魏廣德說話後,殷士譫和張居正都沒有要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在等馬森給出答覆。

“不知魏閣老說的酌情,是指要增加多少數額?”

馬森問道。

好吧,接旨入閣後,別的官員見到魏廣德和殷士譫都改了稱呼,見面都喊閣老,搞的才三十的魏廣德很是適應了幾天。

“馬大人,百頃之數是戶部商議的數字嗎?”

魏廣德倒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問起來。

“是,戶部商議認為,百頃莊田足夠供養勳貴家族。”

馬森直接答道。

“戶部所指,應該只是他們府裡的人,而沒有考慮他們需要照顧的族人等的開銷,據我所知,也是一筆很大的數字。”

魏廣德笑道,“以我之見,在戶部商議之數上翻倍,二百頃較為合適。”

一張嘴就把勳貴免稅田地翻一倍,其他幾位尚書都只是對視一眼。

其實他們清楚,就算朝廷現在定下數額,時間長了也會逐漸變質。

他們只是官,是流官,可沒法和世襲勳貴比,甚至都沒法和魏廣德這樣的武勳比。

書香門第說起來好聽,可一旦家裡出不了讀書人,就會家道中落,這也是為什麼到了王朝中後期,科舉舞弊成風的原因,都想人還在官場的時候,給家裡安排好。

他們對勳貴擁有的那麼多田地不眼紅是不可能的,可也只能眼紅。

現在眼看著有人頭鐵,想要從這些勳貴身上割點肉,大家樂見其成。

眼紅歸眼紅,可真要把人得罪狠了,他們也不願意。

在魏廣德說出勳貴莊田定為二百頃後,也沒有人因此出來和魏廣德說叨,因為實在不值得。

別人不說話,馬森卻不得不接住。

其實此前訊息傳出後,戶部就有勳戚家小孩鬧事,終究動了人家利益。

鬧事歸鬧事,畢竟是朝廷的衙門,他們也不敢太過,現在魏廣德說出來的數字倒正好可以堵住勳貴的嘴,免得他們再找戶部麻煩。

“這倒是我孤陋寡聞,若如此,二百頃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馬森馬上表示贊成。

戶部內定百頃的訊息,昨晚魏廣德就聽說了,勳貴底限是要百五十頃,魏廣德本來還打算磨一磨的,沒想到馬森直接答應下來,經不住後悔沒多要點。

不過想想都是為國事,也就算了。

和那些穿越類似,魏廣德其實還是希望勳貴們能夠把眼光從田地上挪開,出去做生意賺銀子,而不是逮著老百姓薅。

只不過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他也沒法說服人家。

“勳戚定二百頃,戚畹,可能還是要陛下來聖裁。”

外戚,也分親近和不親近,魏廣德可不想和外戚拉上關係。

勳貴們其實看不上外戚,總覺得自家祖上拼命創下的富貴比那些靠嫁女兒上位的高貴,所以魏廣德不打算插手此事。

尚書們不反對增加莊田數額,李春芳看其他閣臣也都沒反對的意思,不過還是一一詢問了一遍這才說道:“既然如此,就由戶部把今日所議成文遞上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