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對照組 第472節
章節報錯
當然,這個功勞主要要歸功給各個工廠,特別是汽修二廠,因為招工有要求學歷,所以大家還是樂意給孩子多謀一個出路的,學習就是了。
倒不是他們這一茬兒老師會做動員,而是這幾年招工,越發的看中學歷,但凡是家裡條件還可以的,都會努力讓孩子學一學。多少也是個出路。
像是老王家,寶丫有很多哥哥姐姐,紹文紹武大丫他們,他們考上了高中,現在仍在讀書,他家算是讀書最多的人家了。別看老王家工人多,看起來條件挺好。但其實這些年村裡人也有盤算,大概也看得出來。王家在村裡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算不得條件最好的人家,主要就是,他家勞動力少,而且孩子們都在讀書。
一般人家孩子初中就能幫家裡幹活兒了,但是他家還在唸書呢。
像是紹文紹武,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都在讀書,這可是實打實的勞動力。雖說他們也幫著家裡幹活兒,但是那怎麼比得上整天上工的人呢。
關於唸書這件事兒吧,有人覺得合適,有人覺得不合適。
反正村裡說啥的都有,但是因為本地還是比較重視讀書,所以男娃兒讀書倒是沒人說啥,只有女娃兒,背地裡多少有點嘀嘀咕咕,嗯,有人說田巧花燒的慌。
說真的,初中畢業的時候,田巧花也有點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們繼續讀下去,她算是村裡最開明的老太太之一了,但是她這個年月出來的老太太,見識總歸是有限的,所以她其實也是猶豫的。
不過田巧花的優點就是,她這人並不獨斷獨行,他們家可是為此開了一個全家會議,全家大小,就連最小的紹傑都參加了。小學生紹傑激動的搓手。
沒想到,他也有摻和家裡大事兒的時候。
這次家裡開會,為的就是讀書,孩子們自然是想讀書的,可是也都知道讀書多費錢,這不光花錢,還牽扯了一個勞動力。這一進一出可是兩手兒了。
很多人不想家裡孩子上學不僅僅是要交學費,也是因為還少了一個勞動力。
其實王一城已經單獨分出去了,按理說,他參不參加這各家家庭會議都可以,但是作為家裡一份子,王一城還是參加了,並且觀點鮮明,他是很明確的,該讀書。
他雖然算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但是幾個小孩兒都整天“小叔小叔”的,像是大丫二丫還有紹文紹武他們更是幫他幹了不少活兒。王一城可不是沒長心。
他認為該是讀書的,畢竟多讀書多條路。
而且說實話,他分家出來了,讀書了也沒花他的錢。
不過這件事兒還真是跟錢沒關係。
主要是王一城知道,這些孩子一定能趕上恢復高考,別說他們了,就連他自己,那都能趕上!他很確定這一點,如果趕不上,那麼於招娣就沒有必要讀書了。
於招娣也就比他小几歲而已。
所以王一城知道,這恢復高考,恐怕是不看年紀的。
所以於招娣都再努力。
他們這畢業很多年的都努力,那麼這些孩子都是應屆生,那自然是要讀書啊。
正因此,他是堅決旗幟鮮明的,而家裡也同意了他的看法,幾個孩子繼續讀書。王一城在家裡說話還是很好用的,誰讓,人家有一個做廠長的媳婦兒呢。
這些年。小孩子長大了,汽修二廠也越幹越大了。
汽修二廠幾年前就改名了,因為當初洪月新調整方針專攻小件小玩具,倒是很快的幹了起來,他們本來稅收就走的當地政策,因此在七二年初就改名前進玩具廠,當初只有幾百人的小廠子也一路走到現在,他們廠子現在兩千來人,算是實打實的大廠子了。
當然了,跟那些萬人大廠沒得比,但是確實他們公社最大的廠子了。
也是本省最大的玩具廠,這也是因為做這種鐵藝小玩具的廠子不多。不過成果是看得見的。洪月新做出成績,那連帶的王一城這個家屬都是很有名氣的。
當然還是少不得有吃軟飯的說法,嗯,背地裡還說的特別多,但是王一城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這少年不知軟飯香啊!
牙口不好的男人,吃軟飯才更舒坦。
再說,他也有付出啊,沒看嗎?高錚從一個有點沉默寡言的小孩兒愣是變成了陽光開朗大男孩兒!再加上有他的投餵,高錚十六七歲的高二男生,愣是長了個一米八。
他在他們班級,那都是大高個兒。
嗯,王一城毫不猶豫,堅定的認為,都是自己的功勞。
不然啊,就擱著洪月新那個工作狂的樣兒,他家孩子能長成啥樣真是很不好說了。而洪月新也深深知道這個道理,對王一城一直很客氣,每年過年回家,都給足了王一城面子。
王一城驕傲的像是花孔雀。
其實吧,他還真不怎麼在乎這些,不過,既然人家給面子,那肯定要拿著啊。反正,不管是認識兩個人的還是不認識兩個人,只聽說過他們的,大多都認可他們“夫妻”感情和睦。
有人覺得王一城真是有點能耐,洪月新可不是一般人,他竟然都能給籠絡住,不僅能籠絡住洪月新,就連繼子高錚跟他的關係也和睦的不得了。
不過也有人覺得其實王一城也挺不容易,畢竟洪月新這人全部心思都在工作上,家裡可都是王一城操持,一個大男人要幹這麼些,其實也挺窩囊的。
可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說,總歸跟王一城沒關係。
別人的話又影響不到他。
別說是他,就連高錚跟寶丫都不會被影響。
小兄妹兩個現在一個讀高二,一個讀初二,都是熱情陽光又機靈的少年,他們才不會被外面的閒言碎語影響。王一城這邊日子過得很好,他們家幾個哥哥姐姐日子也是很不錯的。
畢竟啊,這工人家庭就是比農民家庭好過不少。
這年頭,工人老大哥才是最吃香的。
他們家雖說沒有分家,但是倒是也和睦,說實話,王一山是不想分家,再老實的人,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他家四個孩子都在唸書,他當然不想分家。
紹文紹武都在賭高三,三丫讀高一,就連紹傑都在讀六年級,這三個孩子讀書,而且成績都不錯,不讓哪個讀書,當爹媽的都心裡不舒坦。
如果分家了,他們一家子生活壓力太大了,但是不分家就日子過得其實還挺好的。也不是說王一山在一起住就是佔便宜,不完全是這樣。這年月很多老人不分家,也不完全是要握著權兒,更多是從經濟上考慮。
像是他們家現在,因為沒有分家,很多事情一起做,生活上也節省不少。
不說旁的,就說分家做飯,如果再分一下,一人買一口鐵鍋都得八塊錢還要票了。再大一點的大鐵鍋,就得十塊錢。這就是王一山一個月四分之一的工資了。
還有,如果再……總之,不分家其實是節省了。
王一山夫妻是不想分家的,王一海夫妻……其實王一海夫妻也不想分家。
按理說,他們夫妻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他們夫妻又是偏心眼,分家攢了錢自然是給兒子。陳冬梅最起碼想分家,但是王一海不想,他也有自己的想法。雖說王一海現在有工作了,但是他也盯著老孃的工作的。
如果分家了,他媽肯定是跟著大哥一起生活,首先是因為那是長子,其次也因為大嫂田秀娟是他們遠房表姐,最得他媽的喜歡。那肯定是要跟著大房,到時候這工作是不是就給大房了?
但是如果不分家,其實他們還是可以爭一爭的,他兒子如果拿了工作,他也有工作,那麼可真是太好了。他反正覺得,他媽不會給工作傳給孫女兒。
幾個孩子,紹文紹武雖然大,但是他媽現在還生龍活虎呢,保不齊不想把工作讓出來。
所以他們機會還是很大的。
正是因此,王一海不想分家,陳冬梅覺得,她男人真聰明。
確實,他們現在這樣其實也不吃虧,因為他家三個孩子,也都在讀書,老大家是四個讀書,但是他們這一房跟老三那一房也都三個,其實,都不吃虧的。
王一海有自己的小九九,因此也不樂意分家,陳冬梅覺得這全家加起來都沒有她男人更精明,這話十分有道理,因此堅定的站在男人的身邊,與他一起籌謀。
夫妻兩個晚上睡不著覺,就坐在炕上計算,怎麼能讓他們這房多點優勢呢。
嗯,不愧是田巧花的兒子。
王一山和王一海都不可以分家,那麼王一林就很無所謂了。反正他一個人也左右不了結果。再加上,王一林雖然跟王一海是雙胞胎,但是他跟王一海性格一點也不一樣。
這人是給他好吃好喝,他就樂呵,現在的生活,除了沒有兒子,其他都很滿意,倒是也不樂意改變。至於柳來弟,柳來弟是打死也不分家的。
是的,柳來弟不想分家。
她一心想生個兒子,但是怎麼盼著也沒有,這六丫都大了。她也依舊沒有再懷上,柳來弟人生中最愁的事兒就是這個了。因為沒有兒子,她根本不敢分家。
她生怕因為沒兒子分家的時候被區別對待,又怕分了家因為沒兒子被外面的人欺負,總之,她想的可多可多了,就是不想分家。不分家,老太太慣常要做臉面一視同仁,外面也不會有人挑事兒,他家人多呢。
所以,柳來弟不想分家。
大家都不想分家,日子自然就好好地過。
一般人家家裡人多之後,小一輩兒都有分家的想法,特別是做兒媳婦兒的,哪有不想分家的。隔壁顧家為了能夠分家,整天都打成狗腦子了。
但是王家還真是不太想。
當然不是他們妯娌多和睦,而是不分家附和大家的利益。
因為他們家都不鬧著分家,也是堅定不分家擁護者,村裡不少老人是很羨慕田巧花的,這能不羨慕嗎?她的孩子,算是最懂事兒了。王家幾個兄弟都過的挺好的,王一紅自然也不賴。
王一紅家裡兩個兒子也都在讀高中,這事兒王一紅都想過了,等兒子高中畢業,就把自己的工作讓給兒子,然後看看能不能再買一個工作,給兩個兒子都安排上。如果實在不行,就讓她男人把工作讓出來。
總之她的兩個兒子都一定要有工作的。
她可不想孩子下鄉。
是的,下鄉。
作為公社的城鎮戶口,如果孩子沒有工作,那是要下鄉的,可不是說下鄉就是來他們這邊村裡就可以,而是要天南海北的分,王一紅可捨不得。
他們村子條件都挺好了,但是那些知青小夥子大姑娘過的也不是很容易。所以王一紅很堅定。
不過王一紅倒是不太擔心兒子會下鄉,因為她小弟暗示過她,讓兩個孩子好好讀書,這樣會有出路的。所以王一紅想,如果真是沒轍了,小弟應該會幫忙介紹工作的。
你看,讓他們好好讀書的意思不就是意思會有招工考試?
雖說她也沒聽說玩具廠招工,但是估計是內部的?
那肯定是這個意思。
她小弟肯定是有門路,但是就算有門路,兒子也不能考的太差,不然也是給弟妹丟人。現在工作可難找,她能想到的,就是王一城會給人安排到弟妹洪月新他們玩具廠了。
王一紅覺得自己領會了弟弟的意思,因此十分督促孩子讀書。
王一城哪裡知道他姐這麼能聯想,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算準了這兩個小子是能趕上高考的,王一城已經知道高考的時間了。是的,這麼多年他如果還從陳文麗他們哪兒摸索不到這個秘密,那麼他也真是白長歲數了。
他已經知道時間了,七七年會恢復高考,冬天考試。
而王一紅家裡的兩個小子,正是七八年高中畢業,這都不用停頓,直接就是正常的應屆畢業生。所以王一城才不斷地提醒他姐姐。這有時候啊,訊息就是最最重要的。
像是當初還是汽修二廠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就是提前知道了會招工,提前多複習,所以他哥哥幾個這種底子都考上了,現在也是一樣。幾個孩子用心讀書,總是比其他人更多了很多的優勢。
因為,現在的人都不在意讀書的事兒。
因為不能考大學,基本上高中都不會很刻苦,反正都是有畢業證的。刻苦的是很少數,正是因為刻苦的少,所以他們認真讀書,就比別人多了機會。
這麼些年過去,王家幾個孩子日子過得都不賴。
不過其他人就未必了。
就像是隔壁老顧家,就是三天兩頭的吵吵鬧鬧,當年顧老頭因為丟了人,丟了大面子,倒是不怎麼能壓得住家裡的兒子兒媳了。吳阿婆又刻薄的很,一直不得兒媳婦兒的尊敬。年輕的時候,年輕的要仗著老人過日子,幫襯著,自然是伏低做小。但是這老人歲數大了,作為勞動力也不行了。那兒媳婦兒自然是開始翻身做主了。
顧老頭怕丟人,因此掐著不肯分家,現在是每天鬧哄哄的。
他們家本來就鬧鬨,何大媽有時候還跟著攪合,何大媽跟顧老頭兒有亂七八糟的事兒,現在已經不揹人了。他們都已經被人抓住,反正他們怎麼狡辯都沒人相信,那麼倒是不在意那麼多了。
也是虧得現在小地方,特別是村裡都講究人情世故,沒人去告他們,不然他們保準要完蛋。
當然了,也是因為他們實在歲數有點大了,不好處理。
不過他們大概也是看出來了,別人就算是議論又不能怎麼著,所以倒是漸漸地明目張膽起來,雖說顧老頭跟吳阿婆沒有離婚,但是可是三天兩頭的摸到何大媽家的。
這麼些年過去了,大家現在一點也不懷疑當初陳文麗的爆料了。因為,這麼多年,何大媽的兒子米剛真就不回來。也不能說完全不回來,其實每年年底,米剛還是會回來一次的,他不會回家,反而是直接去大隊部,每年都給何大媽留下二十塊錢,算是養老錢了。但是人卻仍是不跟何大媽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