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提到也先,那還真是巧了,俞士悅笑呵呵地回道:“啟稟陛下,也先特使納哈出,昨天剛到。這次他再沒了之前的囂張氣焰,恭恭敬敬遞上也先親筆書信,希望恢復朝貢,罷兵言和。”

“痴心妄想!”

對於也先,朱祁鈺給出了四個字的評價,引來眾人一片愉快的歡笑。

這二十餘年來,也先受盡了宣宗、三楊、正統、王振的疼愛,被捧到了本不屬於他的高度。

如今六大靠山盡去,中興明主上位,也先終於過回了本該屬於他的生活,真是大快人心。

朱祁鈺繼續問道:“太上皇可有書信捎來?”

俞士悅取出兩封書信遞了過來:“啟稟陛下,這兩封書信,都是太上皇親筆,一份是寫給陛下的,一份是寫給皇太后的。請陛下過目。”

這又是個小坑,但是朱祁鈺選擇不跳,當即便非常堅定地擺擺手:“把太上皇寫給皇太后的書信直接轉給司禮監,讓司禮監送去英華殿。

把太上皇給我的這封信拆開念念吧,大家都聽一聽。”

俞士悅只得拆開信,朗聲讀了一遍。

這封信寫的是飽含深情,朱祁鎮先是深刻檢討了自己的錯誤,然後又細緻描述了塞外的艱苦,最後就是近乎哀求一般,催促朝廷前去迎接。

朱祁鎮第一次親筆寫出了:若能回到京師,願做大明一普通百姓,只求皇帝與群臣早早前去迎接。

朱祁鈺聽俞士悅唸完,默然不語。

在場眾人,則是面面相覷:可以想見,塞外實在艱苦,在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還得顛沛流離,四處逃躥,想想都遭罪。

所有人都等著皇帝發表意見,但朱祁鈺也不想說話。

君臣就這樣不尷不尬地僵持了一盞茶的功夫,還是俞士悅先繃不住,率先問道:“敢問陛下,應該怎樣回信?”

朱祁鈺一臉誠懇地回道:“你就在回信裡和太上皇說,待天氣暖和一些,塞外的牧草都長出來,朝廷會將驍騎營、神機營、營州衛整編成十萬大軍,前往塞外接回太上皇,順道徹底消滅也先。”

眾人聞言,都連連點頭。皇帝這個回覆很得體,表現出了積極迎回太上皇的態度。而朱祁鎮接到信之後,卻一定會再回信拒絕朝廷出兵。

這一來一會,小半年時間就過去了。

在場這些人精都明白,太上皇絕對不敢讓皇帝親軍去接的,他想要的,是皇帝按之前的承諾,派寧陽侯陳懋、安遠侯柳溥、靖遠伯王驥這三個人去接。

朱祁鎮在瓦剌得到的訊息很滯後,此時還不知道最近發生的上皇派和皇帝派的激烈鬥爭呢。

朱祁鈺又問道:“之前派出的使團,到沒到瓦剌?天氣還很冷,塞外又太苦,趕緊把衣物炭火和婢女侍妾給太上皇送過去才是最要緊的。”

俞士悅回道:“使團出發已經有一個月了,如果知道也先所部駐地的話,估摸著再有幾天就能到了。”

朱祁鈺點點頭:“那南方的戰事如何了?”

羅通聞言回道:“啟稟陛下,寧陽侯上奏,東南民變已平,請求立即班師。西南的苗亂,暫時還在僵持階段。苗人勢大,席捲整個湖廣、貴州,有二三十萬之眾,靖遠伯上書催促糧餉,恐怕沒有大半年,很難平定。

另外,靖遠伯還在奏書上詢問陛下對苗亂的態度,以及希望將戰爭打到什麼程度?”

朱祁鈺聞言,仰靠在軟榻上,以手撫額,哀嘆連連。

這真沒有一件事情是讓人省心的。

這些大臣還在不斷地給皇帝挖坑。

尤其是王驥的問題,等於直接讓朱祁鈺自己回答,到底是兇狠進剿、殘酷鎮壓,還是剿撫並用,治標即可。

這讓朱祁鈺怎麼回答呢,總不能說我親自下令了,你們搞大屠殺算了。

那暴君的帽子扣在頭上可就摘不下來了。

但是很明顯,王驥也不想背上殘忍好殺的名聲。

問題的矛盾之處在於,不下重手,這個苗亂五十年都別想徹底根除。

普通的圍剿,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雖然能暫時平定下來,然而大軍離開,過個三兩年,苗亂就會再起。

無可奈何之下,朱祁鈺對著在場大臣們挨個問了一圈,但得到的回覆,都是恭請皇帝陛下聖心獨斷。

最後,朱祁鈺只得擺擺手:“散朝吧,煩了,我要歇幾天。正月二十八,舉行朝會,商討軍制改革。”

說罷,朱祁鈺站起身,急勿勿地回家去了。

大臣們見狀,也都各自散了。

朱祁鈺回到家中,仔細研究軍制改革方案去了。

這個軍制改革可不是鬧著玩玩的,朱祁鈺打算重新劃分的五軍都督府的管轄範圍,取消北京的上直親衛,削減陵衛,改組北京京營,合併御馬監和大寧都司。

到時候必然激起軒然大波,會狠狠得罪一批人,尤其是舊勳貴和親太上皇的武將。以至於雙方矛盾,走向無法調和。

對於朱祁鈺來說,這事不做還不行。

如今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土木堡一役,舊京軍基本上打沒了。能撐得起檯面的勳貴、武將,要麼打沒了,要麼去了南方。

此時改革,打擊面可以控制到最小,阻力相對也最小。

等京軍數量恢復過來,再想改革就難了。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就在朱祁鈺天天泡在溫泉裡,一邊悠然享樂,一邊思考軍制改革的同時,于謙也率領著十萬大軍,趕到了王驥的大營。

朱祁鈺對王驥很無語,同樣的,王驥對朱祁鈺這位荒唐皇帝也很無語。

王驥本來手裡就掌握著十五萬大軍,現在好了,皇帝一口氣又給調來十萬。這到底是要鬧哪樣?

平個苗亂,真的需要動用二十五萬大軍?

而且王驥還總督著五省軍務,擁有朱祁鈺的特別授權,可以酌情在五省之內徵調軍隊。

也就是說,如果王驥願意,甚至可以將麾下軍隊總數增加到三十多萬。

王驥自己都疑惑了:皇帝有必要這麼信任我嗎?我現在手中掌握的,可以真正稱的上是明軍主力了。

朱祁鈺自己倒是無所謂,一直到崇禎上吊,整個大明都沒有武將扯旗造反的。武將一個造反的都沒有,文臣就更不用說了。

封建王朝傳到大明這裡,君主集權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文臣武將扯旗造反,純粹就是拿九族的腦袋鬧著玩而已。

所以即使王驥手中有二十多萬軍隊,朱祁鈺也毫不在意。

于謙帶著石亨、劉永誠、金英、興安、陳祥、白圭、項忠等人進入王驥的中軍大帳之中。

眾人寒喧過後,白圭第一個站了出來,將皇帝的密旨呈遞給王驥。

(本章完)